【教学目标】
1.理解、积累课文部分含义深刻的词语。
2.能正确地朗读课文。
3.通过结合资料,理解关键词句,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1.图文结合,引导想象,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,会讲述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故事。
2.通过第1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,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忘我工作的精神。
【教学过程】
任务一 初识八角楼,走近英雄人物
1、(出示毛主席图片)
同学们,你们还记得一年级的课文吗?齐读:吃水不忘挖井人。
看到它,你想起了谁?(伟大领袖:毛主席。)
谁来说说你对毛主席有哪些了解?
(毛主席带领人们打败日本侵略者;毛主席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;毛泽东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旧社会、开创新天地的伟大领袖。)
2、那他在八角楼干什么呢?我们一起走进《八角楼上》,看一看毛主席与八角楼之间的故事。
伸出小手,我们一起板书课题:【板书:八角楼上】
3、“楼”是本节课我们要会写的字。
观察:先看它的结构:左右结构。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,头齐脚也齐。
写好:木字旁瘦瘦的,捺变点,压在横中线上;
“米”的横与左边的横等高;撇捺舒展;
“女”撇短横长。
学生描一个写一个。
4、古代建楼大多是用木头,所以是木字旁。一般两层以上的房屋称为“楼”。
(出示图片:教学楼、鹳雀楼)
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:八角楼。
八角楼是什么样子呢?我们一起看看吧(播放视频)
任务二 初探八角楼,读通课文内容
1、 毛主席在八角楼做什么呢?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思考:毛主席在八角楼做什么呢?
自由朗读
自读要求: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: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3min
2、 词语正音
艰苦斗争 年代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
写文章 握着笔 凝视 察觉 清油灯
3、 谁能词语送回课文里再来读读课文呢?
任务三 聚焦八角楼,感悟人物精神
过渡:想要读懂故事,就要弄清楚这些基本信息:故事写了谁?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?在哪里?干什么?
再次朗读课文,根据提示用不同的标记找出以上信息。
1、故事的主人公是?毛主席。人物——毛主席
2、那他居住的八角楼在哪里呢?
(出示地图)抽生上台指一指;
你从哪句话发现的呢?请你读读相关句子。
地点——“井冈山”“茅坪村”“八角楼上”
我们连起来读,一起读好这三个词。
3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?
(1)(出示时间轴)请你指一指。
时间——“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”
你找到了哪句话?
时间——“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
大家一起读。
过渡:1927年十月,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江西省茅坪村,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,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。
(2)那是个艰苦斗争的年代,请你看看这些图片,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,讲讲那个年代怎样艰苦?
(出示:穿草鞋、睡草席、吃野菜、穿打补丁的军衣)
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:
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的年代,当时条件非常艰苦,战士们____________。
学生结合生活对比: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?
是的!当时井冈山条件非常艰苦,毛主席却带领着战士们,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,与敌人顽强斗争。齐读第一句。【板书:艰苦斗争】
(3)毛主席白天要做群众宣传工作,到了晚上呢?接着读第二句。
1 (理解夜幕降临)临是我们要会认字,读好他。跟老师读,前鼻音临。
根据古文字理解字义:
临:从上往下,从高处往低处。夜幕降临:到了夜晚,天色渐渐变黑。天空仿佛被幕布遮盖住,所以称为夜幕降临。
2 每当夜幕降临时,毛主席就点亮油灯继续工作。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,你有什么发现?
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。
当夜幕降临的时候,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。
(“每当”指每次到了这个时候。强调的是毛主席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天天如此,从不间断地工作。)
思考:毛主席在工作过程可能遇到哪些困难?(学生想象)
可见毛主席为了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。【板书:忘我工作】
齐读第一段。
4、那毛主席忘我工作时做了什么呢?(写文章)
5、我会写
(1)学写“年”:学生观察字形,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?(长横压横中线、三横等距)
教师范写,学生描一写一。
(2)学写“夜”。(第一笔落在竖中线上,点不要丢。最后一笔捺舒展。
范写 描一个写一个
6、小结
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与八角楼的故事,认识了为革命事业艰苦斗争,忘我工作的英雄人物毛主席。那毛主席究竟是如何忘我工作的呢?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。
任务四 搜集资料,学讲红色故事
1、再读课文,思考毛主席怎样忘我工作的?
2、课后搜集一些革命故事,同学之间相互分享。
【板书设计】
